方言与普通话并重:家庭教育中的文化传承新视角

来源:  作者:家传汇  时间:2024-12-02 10:48:28  已阅:0

主图

自1982年宪法修订明确推广普通话以来,这一政策已深入人心,成为全民共识。如今,在大中型城市中,孩子们自小就在父母的引导下学习并使用普通话,有意识地练习和使用,这种语言习惯已逐渐内化为他们的肌肉记忆,使得普通话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,成为交流的主要工具。原本一声声清脆悦耳的地道家乡话,也逐渐被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所取代。

1


我国幅员辽阔,民族林立,普通话的全面推广,大大增进了彼此间的情感交流。而各地的方言则通过祖祖辈辈们的口口相传,保留至今,凝结了众人的智慧结晶,其中一些方言更是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古汉语特征和民族特性,值得我们珍视和传承。例如,广东话就完整地保留了入声词和文言用法,山西话因地理环境的相对封闭而保留了大量古语习惯,南京话,更是被誉为“金陵雅音”,尽现这座六朝古都的历史文化底蕴。



值得注意的是,最新国际研究表明,孩子从小就在当地方言和标准国语来回切换的环境下成长,不仅有利于他们的大脑发育,也会促进今后的外语学习,因此,家长在传授孩子有关识字的内容时,应使用标准的普通话,但在日常生活中,如游戏、吃饭、睡觉等活动中,则可以尽量使用方言进行交流。这样做既能维系和巩固亲情,又能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和掌握方言,实现一举两得的效果,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。